鄂尔多斯东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储层评价及勘探前景

被引:39
作者
刘锐娥 [1 ]
李文厚 [2 ]
陈孟晋 [3 ]
张春林 [1 ]
孙粉锦 [1 ]
王雅丽 [4 ]
肖红平 [1 ]
蔺洁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2] 西北大学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鄂尔多斯分院
[4] 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东部; 山西组; 储层评价; 勘探前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针对鄂尔多斯东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低渗透油气藏的特点,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划分对比,将研究区山2段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结合425块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储层微观特征分析研究,认为山2段是一套在岸线背景下具有强侵蚀作用的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受物源分异和水动力条件控制,榆林、神木、府谷3条河流的沉积储集特征差异明显,榆林河河道砂体为一套具有石英含量高、杂基和软岩屑含量较低、几乎不含长石的石英砂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是以粒间孔为主的复合型孔隙,具有良好的储集性;神木和府谷河河道砂体与之相反,为石英含量低、杂基和软岩屑含量高、普遍含少量长石的岩屑石英砂岩,储层储集性差,仅见少量粒内溶孔。成岩演化分析认为山2段储层进入晚成岩B期,此期压实、压溶作用已非常强烈,榆林地区由于烃类的早期充注才使大量原生孔隙得以保存。通过对山2段储层沉积成岩演化分析,总结了石英砂岩与岩屑石英砂岩沉积储层特征的差异,预测出鄂尔多斯东部下步勘探方向即以榆林气田为代表的榆林河沉积区山2段高渗透石英砂岩发育的河道砂体。
引用
收藏
页码:531 / 53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M].于兴河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2]  
层序地层学.[M].朱筱敏编著;.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3]  
沉积岩石学.[M].冯增昭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4]  
中国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结构.[M].邸世祥等著;.西北大学出版社.1991,
[5]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2段储集层岩性微观特征差异性的地质意义 [J].
刘锐娥 ;
孙粉锦 ;
卫孝锋 ;
单秀琴 ;
赵虹 ;
蔺洁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5) :56-58
[6]   准噶尔盆地中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沉积相及储层特征 [J].
张冬玲 ;
鲍志东 ;
王建伟 ;
杨文秀 .
古地理学报, 2005, (02) :185-196
[7]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J].
郑荣才 ;
文华国 ;
梁西文 .
矿物岩石, 2002, (04) :66-74
[8]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层在层序中的位置及对比特征 [J].
翟爱军 ;
邓宏文 ;
王洪亮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 (03) :35-38
[9]   陕甘宁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 [J].
郭英海 ;
刘焕杰 .
古地理学报, 2000, (01) :19-30
[10]   鄂尔多斯伊克昭盟晚古生代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 [J].
王张华 ;
张国栋 .
古地理学报, 1999, (03) :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