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碱和阿苯达唑联合治疗小鼠泡球蚴病的机制探讨

被引:8
作者
张睿 [1 ]
景涛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2] 甘肃省中药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泡球蚴病; 苦参碱; 阿苯达唑; 细胞因子; 比色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96 [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100706 ;
摘要
目的探讨泡球蚴病小鼠经苦参碱(matrine,Mat)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及两药联用治疗后机体的免疫应答状态和小鼠肝酶代谢的变化。方法泡球蚴病小鼠(AE小鼠)经Mat、ABZ及其联合用药治疗60d后,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组织匀浆中NO、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钠钾ATP酶和钙镁ATP酶的含量及活性。结果药物治疗组血清中IL-4、IL-6和TNF-α的含量较感染对照组降低(P<0.05),IL-2的含量高于感染对照组(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IL-4和TNF-α下降较感染对照组明显(P<0.05);各用药组肝组织LDH、NO、NOS和iNOS均较感染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iNOS在Mat组及联合用药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BZ组(P<0.05),LD仅在联合用药组下降(P<0.05);各用药组钠钾ATP酶和钙镁ATP酶较之对照组升高(P<0.05),且Mat组及联合用药组钙镁ATP酶与AB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小鼠经治疗后,Th1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加,Th2型细胞因子分泌减少,说明Mat能提高小鼠机体的免疫力,并能显著改善小鼠肝功能,这可能与Mat作用钙离子通道和逆转耐药性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66 / 36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苦参碱和阿苯达唑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观察 [J].
张睿 ;
景涛 ;
傅宣英 ;
卫峥 ;
王琪 .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6, (04) :342-346
[2]   苦参碱治疗包虫病后小鼠免疫功能和部分氧化还原酶、转氨酶的变化及意义 [J].
殷祎隆 ;
聂蕾 ;
傅宣英 ;
王琪 ;
景涛 .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5, (08) :660-665
[3]   苦参碱类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J].
张鸣杰 ;
黄建 .
中国中药杂志, 2004, (02) :24-27
[4]   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病小鼠的细胞因子动态研究 [J].
王松 ;
许晏 ;
朱明 ;
丁剑冰 ;
觉肯·阿海 ;
付玉才 .
地方病通报, 2002, (04) :8-11
[5]   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J].
王俊学 ;
王国俊 .
肝脏, 2000, (02) :116-117
[6]   肝包虫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研究 [J].
许晏 ;
朱明 ;
王松 ;
地里拜尔 ;
付玉才 .
地方病通报, 1997, (04)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