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有机质有关指标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7
作者
王永生
杨世琦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活性有机质(ASOM); LOM; MBOM; LFOM; DOM; POM;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前活性有机质缺乏统一的定义,研究角度和方法也有所不同,产生了许多的称谓。如易氧化有机质(LOM);生物量有机质(MBOM);轻组有机质(LFOM);溶解有机质(DOM);颗粒有机质(POM)等,使研究者产生了理解上的困难。从这些称谓的来源、定义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上进行系统的阐述,为澄清有关概念,揭示有关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更好的理解活性有机质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98 / 20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1]   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作物系统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氮的影响 [J].
龚伟 ;
颜晓元 ;
蔡祖聪 ;
王景燕 ;
胡庭兴 ;
宫渊波 ;
冉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1) :2375-2381
[2]   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易氧化碳 [J].
徐侠 ;
王丰 ;
栾以玲 ;
汪家社 ;
方燕鸿 ;
阮宏华 .
生态学杂志, 2008, (07) :1115-1121
[3]   长期施肥对棕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J].
谢芳 ;
韩晓日 ;
杨劲峰 ;
战秀梅 ;
唐亮 .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8, (03) :10-13
[4]   长期施用化肥和秸秆对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影响 [J].
闫德智 ;
王德建 .
土壤, 2008, (03) :407-411
[5]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沉积物中有机质及其组分的赋存特征 [J].
易文利 ;
王圣瑞 ;
金相灿 ;
王国栋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141-148
[6]   东北黑土活性有机碳、氮分布研究 [J].
解宏图 ;
李维福 ;
郑立臣 .
土壤通报, 2008, (02) :249-253
[7]   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轻组有机质的影响 [J].
谢锦升 ;
杨玉盛 ;
解明曙 ;
陈光水 ;
杨智杰 ;
黄石德 .
土壤学报, 2008, (01) :170-175
[8]   黄土区不同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含量及其关系 [J].
汪文霞 ;
周建斌 ;
严德翼 ;
马勤安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6) :103-106+132
[9]   溶解性有机质在红壤水稻土碳氮转化中的作用 [J].
韩成卫 ;
李忠佩 ;
刘丽 ;
车玉萍 .
生态环境, 2006, (06) :1300-1304
[10]   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研究 [J].
张春霞 ;
郝明德 ;
魏孝荣 ;
王旭刚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01) :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