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后均衡化时代的教育正义:从关注“分配”到关注“承认”
被引:58
作者
:
冯建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冯建军
[
1
,
2
]
机构
:
[1]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2]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来源
:
教育研究
|
2016年
/ 37卷
/ 04期
关键词
:
教育正义;
分配正义;
承认正义;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
040101 ;
120403 ;
摘要
:
教育分配正义有其局限性,其只限于可分配的物质资源,对其他资源则无能为力;只诉诸宏观的社会制度,无法关照微观教育活动中的社会—心理影响。"后均衡化时代",教育正义需要从分配正义转向承认正义。教育承认正义是基于主体间平等的社会—心理关系而提出的,承认正义是教育活动内在的必然要求,消除羞辱和蔑视是教育承认正义的底线要求,尊严的承认是教育承认正义的终极追求。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弗雷泽三维正义理论刍议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雷晓欢
[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7
(01)
: 96
-
99
[2]
论弗雷泽的三维公正观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肖巍
[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1,
(04)
: 188
-
193
[3]
承认与正义——多元正义理论纲要
阿克塞尔·霍耐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
阿克塞尔·霍耐特
胡大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
胡大平
陈良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
陈良斌
[J].
学海,
2009,
(03)
: 79
-
87
[4]
论霍耐特的承认关系结构说
王凤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王凤才
[J].
哲学研究,
2008,
(03)
: 41
-
50
[5]
从“再分配政治”到“承认政治”?——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之争
汪行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心
汪行福
[J].
天津社会科学,
2006,
(06)
: 11
-
15
[6]
正派社会和不羞辱
徐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徐贲
[J].
读书,
2005,
(01)
: 150
-
156
[7]
为承认而斗争.[M].(德)阿克塞尔·霍耐特(AxelHonneth)著;胡继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8]
塑造教师.[M].(美)CarolynOrange著;吴海玲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9]
作为公平的正义.[M].(美)约翰·罗尔斯(JohnRawls)著;姚大志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
[10]
人的尊严、价值及自我实现.[M].(日)岩崎允胤主编;刘奔译;.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
1
2
→
共 13 条
[1]
弗雷泽三维正义理论刍议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雷晓欢
[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7
(01)
: 96
-
99
[2]
论弗雷泽的三维公正观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肖巍
[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1,
(04)
: 188
-
193
[3]
承认与正义——多元正义理论纲要
阿克塞尔·霍耐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
阿克塞尔·霍耐特
胡大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
胡大平
陈良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
陈良斌
[J].
学海,
2009,
(03)
: 79
-
87
[4]
论霍耐特的承认关系结构说
王凤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王凤才
[J].
哲学研究,
2008,
(03)
: 41
-
50
[5]
从“再分配政治”到“承认政治”?——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之争
汪行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心
汪行福
[J].
天津社会科学,
2006,
(06)
: 11
-
15
[6]
正派社会和不羞辱
徐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徐贲
[J].
读书,
2005,
(01)
: 150
-
156
[7]
为承认而斗争.[M].(德)阿克塞尔·霍耐特(AxelHonneth)著;胡继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8]
塑造教师.[M].(美)CarolynOrange著;吴海玲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9]
作为公平的正义.[M].(美)约翰·罗尔斯(JohnRawls)著;姚大志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
[10]
人的尊严、价值及自我实现.[M].(日)岩崎允胤主编;刘奔译;.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