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碳酸盐岩缝洞性油藏单井递减规律研究

被引:10
作者
朱婧
张烈辉
吴峰
周亮
符奇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
关键词
缝洞性碳酸盐岩油藏; 储渗模式; 递减特征; 裂缝; 溶洞;
D O I
10.19406/j.cnki.cqkjxyxbzkb.2009.02.005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的下奥陶统缝洞性碳酸盐岩储集层中的次生裂缝或溶蚀孔洞是其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为更好地认识此类油藏的开采特征,根据储集体内缝洞之间的组合关系与含水上升规律特征,从缝洞性储集体的类型角度分析油井的递减规律特征。结果表明:钻遇裂缝溶洞型储集体的油井一般见水前高产稳产,见水后递减幅度最大;钻遇溶洞裂缝型储集体的油井产量中等,见水后产量递减幅度较小;钻遇裂缝基质型储集体的油井对开发贡献很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6+38 +3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川东镇巴山地碳酸盐岩地区地震采集方法探讨 [J].
黄兆辉 ;
张在武 ;
贾正元 ;
夏敏全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2) :1-5
[2]   缝洞性碳酸盐岩油藏储渗模式及其开采特征 [J].
陈志海 ;
戴勇 ;
郎兆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3) :101-105
[3]   自然递减率与综合递减率关系研究 [J].
刘玉忠 ;
尚明忠 ;
朱海燕 ;
侯春华 ;
邴绍献 ;
王星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2, (04) :51-52+2
[4]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 [J].
谢庆邦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4, (04) :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