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设中人为弃土降雨侵蚀实验研究

被引:43
作者
孙虎
唐克丽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人为弃土;侵蚀实验;产沙量;黄土高原;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1998.02.005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将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建设中的人为弃土堆积归纳为新生斜坡型、陡坡增长型、新生台地型和洼地迭加型等4类人为堆积微地貌。针对人为弃土堆积斜坡和人为弃土堆进行了降雨侵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在短历时、高强度降雨条件下,人为弃土斜坡可发生剧烈的土壤侵蚀,其侵蚀量是裸露撂荒坡的10.76~12.23倍,而人为弃土堆侵蚀产沙量相对较少;(2)人为弃土斜坡的侵蚀产沙与降雨产流历时具有幂函数或对数函数关系;(3)人为弃土斜坡与裸露撂荒坡相比,坡面的细沟侵蚀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应禁止随意倾倒建设开发产生的废弃土方,对已倾倒堆积形成的人为弃土斜坡及排土场需加强治理,以减少城镇侵蚀的产沙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怵目惊心 损失惨重——太原市“96·8·04”洪灾纪实 [J].
张秀生 ;
李贵山 .
中国水土保持, 1997, (01) :67-67
[2]   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岩土侵蚀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 [J].
王治国,白中科,赵景逵,佟则昂,陈建军 .
水土保持学报, 1994, (02) :10-17
[3]   组合侧喷式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 [J].
陈文亮 .
水土保持通报, 1984, (05) :43-48
[4]  
工矿区水土保持.[M].李文银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96,
[5]  
坡面形态与形成过程.[M].[英]卡森(M·A·Carson);[英]柯克拜(M·J·Kirkby) 著;窦葆璋 译.科学出版社.1984,
[6]  
泥沙运动力学.[M].钱宁;万兆惠 著.科学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