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及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68
作者
赵传松
任建兰
陈延斌
刘凯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可持续发展; 耦合协调度;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8.02.007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在探讨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中国1995~2014年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和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发展指数表现出明显正相关关系,在整体发展和分段演化中均表现出较高一致性,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态势,且已进入高度耦合协调阶段。(2)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弱正相关关系,空间集聚程度不显著,且随时间推移空间集聚现象并没有得到增强。(3)从时空演变格局来看,局部空间自相关规律性明显,虽然不同集聚区在时空演变中都表现出一定的扩张和收缩,但在总体空间格局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发展态势,且东西部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引用
收藏
页码:214 / 22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基于科技创新驱动的我国经济发展与结构优化测度研究 [J].
杨武 ;
杨淼 .
软科学, 2016, 30 (04) :1-7+12
[2]   中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 [J].
杨武 ;
杨淼 .
中国科技论坛, 2016, (03) :30-35
[3]   “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驱动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J].
樊杰 ;
刘汉初 .
经济地理, 2016, 36 (01) :1-9
[5]   科技创新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 [J].
王伟中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8) :2-2
[6]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分布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协同测度 [J].
牛方曲 ;
刘卫东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2) :149-155
[7]   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 [J].
徐玉莲 ;
王玉冬 ;
林艳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32 (12) :116-122
[8]   可持续发展与地方政府科技创新——基于宜宾R&D数据的政策分析 [J].
刘金程 ;
罗晓芹 .
经济体制改革, 2010, (05) :146-149
[9]   基于Moran统计量的空间自相关理论发展和方法改进 [J].
陈彦光 .
地理研究, 2009, 28 (06) :1449-1463
[10]   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 [J].
靳诚 ;
陆玉麒 .
地理学报, 2009, 64 (06) :71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