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的背形负花状构造

被引:40
作者
刘晓峰 [1 ,2 ]
董月霞 [3 ]
王华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背形负花状构造; 构造地质; 沉积作用; 南堡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花状构造以其独特的构造样式而成为在剖面上识别走滑构造的重要标志.经典的花状构造包括正花状构造和负花状构造.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发育一种新型的花状构造——背形负花状构造.在三维地震剖面上,背形负花状构造是由一束向上、向外撒开的大多数为正离距的离散的走滑断层或转换伸展断层所限定的,下部呈"向形",上部呈"背形"的组合样式.平面上,褶皱和相关正断层呈雁行排列.背形负花状构造发育于南堡凹陷转换伸展的构造背景.浅层的"背形"是由转换伸展断层牵引塑性的盖层而形成的一种强制褶皱.该构造经历了牵引背斜形成和背斜脊部断裂-塌落两个发育阶段.背形负花状构造普遍发育于渤海湾盆地的新近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029 / 103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走滑断层作用对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控制 [J].
董月霞 ;
汪泽成 ;
郑红菊 ;
徐安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4) :424-430
[2]   南堡凹陷东营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相预测 [J].
徐安娜 ;
郑红菊 ;
董月霞 ;
汪泽成 ;
殷积峰 ;
严伟鹏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4) :437-443
[3]   郯庐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对渤海东部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J].
邓运华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5) :2-6
[4]   南堡凹陷的形成演化与油气的关系 [J].
周海民 ;
魏忠文 ;
曹中宏 ;
丛良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4) :345-349
[5]   郯庐断裂与渤海海域反转构造及花状构造 [J].
王国纯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8, (05) :1-7
[6]   渤海海域的郯庐扭断裂及含油气盆地的发育 [J].
严俊君 ;
马前贵 .
地球科学, 1992, (01) :31-38
[7]  
中国含油气构造样式[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姚超等著, 2004
[8]  
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理论与实践——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例. 周海民,董月霞,刘蕴华等. 石油大学出版社 . 2001
[9]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small rifted basin:a case study of the Nanpu Sag of the Bohai Bay Basin. Zhou haimin,Dong yuexia,Liu yunhua,Xia Wenchen,Xiong Baoxian,Fan Wenke.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Press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