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9日新乡暖区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30
作者
马月枝 [1 ]
张霞 [2 ]
胡燕平 [3 ]
机构
[1] 河南省新乡市气象局
[2] 河南省气象台
[3] 河南省漯河市气象局
关键词
暖区暴雨; 低涡; 切变线; 中尺度对流系统; 列车效应; 地形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产品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9日新乡暖区特大暴雨过程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分布不均匀、致灾严重,属暖区极端强降水,500 h Pa低涡和700 h Pa切变线是其主要影响系统;台风外围东南暖湿气流在太行山迎风坡(新乡西部)辐合抬升使特大暴雨区上空长时间维持深厚湿层,500 h Pa低涡南压所携带的弱冷平流与低层暖平流在新乡上空叠加进一步增加了大气层结不稳定,为暴雨发生提供了水汽和位势不稳定条件;200 h Pa显著分流区"抽吸作用"、太行山地形抬升和中低层低涡和切变线使新乡上空出现深厚垂直上升运动是暴雨形成的动力机制;华北中南部大范围高湿环境、深厚暖云层和湿层以及异常偏低的自由对流高度和抬升凝结高度与中等偏强的对流有效位能,是导致新乡高降水效率的有利条件;新乡强降水中心由2个孤立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MβCS)合并造成,其系统内部若干低质心对流单体则由太行山东侧山前长时间维持的中尺度辐合系统产生;雷达反射率因子反映出低质心暖云降水回波特征,强回波列车效应明显,新乡特大暴雨由积云(对流)为主的积层混合降水回波长时间滞留造成。
引用
收藏
页码:557 / 56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2013年6月19-20日甘肃陇东南暖区暴雨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傅朝
    杨晓军
    周晓军
    刘维成
    [J]. 气象, 2015, 41 (09) : 1095 - 1103
  • [2] 北方一次暖区大暴雨强降水成因探讨
    徐珺
    杨舒楠
    孙军
    张芳华
    谌芸
    [J]. 气象, 2014, 40 (12) : 1455 - 1463
  • [3] 两次不同类型暖区暴雨的对比分析
    叶朗明
    徐碧裕
    [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4, 35 (04) : 5 - 10+52+129
  • [4] 华南一次典型回流暖区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叶朗明
    苗峻峰
    [J]. 暴雨灾害, 2014, 33 (04) : 342 - 350
  • [5] 江西中西部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地形敏感性试验
    李侃
    戴晶晶
    彭义峰
    叶小峰
    [J]. 暴雨灾害, 2014, 33 (04) : 386 - 391
  • [6] 局部地形对北京“7.21”特大暴雨影响的数值研究
    王宁
    张立凤
    彭军
    关吉平
    匡帅帅
    [J]. 暴雨灾害, 2014, 33 (01) : 10 - 18
  • [7] 贵州初夏两次暖区暴雨的对比分析
    周明飞
    杜小玲
    熊伟
    [J]. 气象, 2014, 40 (02) : 186 - 195
  • [8] 短时强降水临近预报的思路与方法
    俞小鼎
    [J]. 暴雨灾害, 2013, 32 (03) : 202 - 209
  • [9] “7·21”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Ⅰ):天气特征、层结与水汽条件[J]. 孙明生,李国旺,尹青,牛震宇,高黎明.暴雨灾害. 2013(03)
  • [10]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二)极端性降水成因初探及思考
    孙军
    谌芸
    杨舒楠
    代刊
    陈涛
    姚蓉
    徐珺
    [J]. 气象, 2012, 38 (10) : 1267 - 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