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近)临界水中原位反应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3
作者
朱广用
朱宪
马艳华
万雪亮
樊琪
姬文琦
机构
[1]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关键词
超(近)临界水; 原位反应技术; 原位观测; 反应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O6-339 [其他实验技术及设备];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水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反应介质,超(近)临界水中的反应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原位反应技术是深入研究超(近)临界水中反应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金刚石压腔和毛细管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主要方法,与拉曼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分析方法联用,可以对超(近)临界水中反应机理进行研究。本文综述了超(近)临界水中的原位反应观测技术,介绍了金刚石压腔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金刚石压腔和毛细管的应用范围,阐述了金刚石压腔和毛细管技术在原位观测和反应机理研究方面的应用。最后,展望了超(近)临界水原位反应技术的应用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1212 / 12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地球内部极端条件下流体和物质相互作用:透过金刚石窗口探测地球深部流体[J]. 张荣华,张雪彤,胡书敏.地学前缘. 2009(01)
[2]   高温高压水中干酪根热解的拉曼光谱原位研究 [J].
陈晋阳 ;
金鹿江 ;
程洪斌 ;
朱宪 .
分析测试学报, 2008, (02) :192-195
[3]   金刚石压腔(DAC)实验技术 [J].
孙樯 ;
郑海飞 .
地学前缘, 2005, (01) :131-136
[4]   热浪金刚石压腔在地质流体研究中的应用(英文) [J].
周义明 .
岩石学报, 2003, (02) :213-220
[5]  
Direct observation of cellulose dissolution in subcritical and supercritical water over a wide range of water densities (550–1000 kg/m3)[J] . Yuko Ogihara,Richard L. Smith,Hiroshi Inomata,Kunio Arai.Cellulose . 200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