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a来三亚鹿回头石珊瑚物种多样性的演变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27
作者
赵美霞 [1 ,2 ]
余克服 [1 ]
张乔民 [1 ]
施祺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珊瑚礁; 生物多样性; 演化; 鹿回头; 人类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52006年三亚鹿回头珊瑚礁现状调查共记录石珊瑚13科24属69种,礁坪以滨珊瑚占绝对优势(重要值百分比>50%),礁坡以鹿角珊瑚最占优势(28.33%),Pielou、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均高于礁坪。对比历史资料发现近50 a来该岸段珊瑚礁呈衰退趋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该岸段珊瑚种类繁多、群落垂直分带,生物多样性较高;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礁坪已不见成片的活珊瑚,礁坡繁茂程度降低;20世纪90年代珊瑚种类虽仍比较丰富,但总体多样性下降;本次研究显示澄黄滨珊瑚已成为礁坪优势种,鹿角珊瑚在礁坡的优势度降低,物种多样性继续缩减。过度捕捞、大规模挖礁、海上和沿岸养殖等人类活动是造成该岸段珊瑚礁现有衰退的主要原因,三亚河和近海工程建设带来的泥沙和污染物以及正向鹿回头扩展的潜水旅游可能是影响其发展的潜在威胁。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三亚港近期淤积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J].
吴小根 ;
金波 ;
朱大奎 ;
卫建飞 .
海洋通报, 1998, (05) :51-57
[2]   鹿回头库礁造礁石珊瑚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J].
于登攀 ;
邹仁林 .
生态学报, 1996, (05) :469-475
[3]   海南岛周缘珊瑚礁的基本特征和成礁时代 [J].
张明书 ;
刘健 ;
李浩 ;
陈报章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0, (02) :25-43
[4]   海南岛鹿回头及其附近的贝类 [J].
谢玉坎 ;
林碧萍 ;
李庆欣 .
动物学报, 1981, (04) :384-387+412
[5]   海南岛鹿回头珊瑚岸礁的沉积相带 [J].
王国忠 ;
周福根 ;
吕炳全 ;
全松青 ;
闵秋宝 .
同济大学学报, 1979, (02) :70-89
[6]   海南岛珊瑚礁垂直分带的初步研究 [J].
邹仁林 ;
马江虎 ;
宋善文 .
海洋与湖沼, 1966, (02) :153-162
[7]   海南岛南岸珊瑚礁的若干特点 [J].
蔡爱智 ;
李星元 .
海洋与湖沼, 1964, (02) :205-218
[8]   海南岛珊瑚礁的主要类型 [J].
Д.В.纳乌莫夫 ;
颜京松 ;
黄明显 ;
李和平 .
海洋与湖沼, 1960, (03) :157-176
[9]   石珊瑚 [J].
颜京松 .
生物学通报, 1956, (02) :23-27+65
[10]  
南海珊瑚礁区沉积学[M]. 海洋出版社 , 王国忠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