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评审乱象的成因及治理——基于定性定量混合研究方法的分析

被引:19
作者
张昊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关键词
农村低保; 精准识别; 基层政府; 断点回归; 离散选择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本文将实地案例调查与基于20423位村民、632户低保家庭数据的定量分析相结合,考察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与政策要求不尽相符的具体表现与成因机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识别保障对象时,原本应作为识别标准的农村家庭收入因难以准确衡量而被淡化,老龄、残疾等直观的个体特征成为主要的识别依据;同时,低保评审过程中村民评议环节作用突出而政府主体角色弱化,伦理道德、乡村治理乃至村组干部意志等都会对评审过程产生影响;继而,诸多附加或配套政策又产生了放大农村低保评审乱象的客观效果。本文认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当从提升保障对象识别的精准度入手加以完善,强化基层政府的主体作用,并结合各项脱贫帮扶措施的梳理和优化,使之最终成为更加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8+140 +14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社会组织多重特征的机制性分析 [J].
王诗宗 ;
宋程成 ;
许鹿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12) :42-59+206
[2]   我国农村低保问题调研报告 [J].
李铜山 .
调研世界, 2014, (08) :30-34
[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瞄准效果研究——来自河南、陕西省的调查 [J].
韩华为 ;
徐月宾 .
中国人口科学, 2013, (04) :117-125+128
[4]   错位分配:当前农村低保的实践状况 [J].
耿羽 .
人口与发展, 2012, 18 (01) :68-73
[5]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J].
杨立雄 .
中国软科学, 2011, (08) :72-84
[6]   农村低保中“村委会”道德风险的成因及规避策略 [J].
朱梅 .
农村经济, 2011, (05) :109-112
[7]   新“拟随机实验”方法的兴起——断点回归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J].
余静文 ;
王春超 .
经济学动态, 2011, (02) :125-131
[8]   农村低保家庭收入核查机制研究 [J].
刘晓梅 .
农业经济问题, 2010, 31 (09) :89-93
[9]   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J].
方菲 ;
李华燊 .
伦理学研究, 2010, (05) :99-103
[10]   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模型创新与实证研究 [J].
米红 ;
叶岚 .
浙江社会科学, 2010, (05) :53-59+6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