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安全共同体:一种跨国安全治理的新探索

被引:43
作者
余潇枫 [1 ,2 ]
王梦婷 [1 ]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资源性安全困境; 非传统安全共同体; 多元多边合作; 安全治理;
D O I
10.14093/j.cnki.cn10-1132/d.2017.01.001
中图分类号
D815.5 [国际安全问题,国际反恐怖、缉毒活动];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随着大量复杂多变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出现,以"非军事性"为特征的"资源性"安全困境日益凸显,冲击着各国政府及跨国组织的现有安全政策和安全合作机制,传统安全共同体难以应对新的挑战。文章通过对安全共同体理论的反思,提出了建构"非传统安全共同体"的设想,对其特征、类型、动力、建构路径等进行探讨,并对多边主义进行了新的理论扩展。非传统安全共同体强调国家间面对共有威胁时的共同命运,提倡"类安全"意义上的联合与共享,是消解"资源性"安全困境的有效途径。"和合主义"以"优态共存""共享安全""安全共治"为核心范畴,是非传统安全共同体的价值前提,"多元多边合作"是建构非传统安全共同体的最佳方案。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区域、次区域等各层次的非传统安全共同体建构,也是中国践行"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4 / 25+149 +149-150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澜湄合作:示范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 [J].
刘均胜 .
中国经济周刊, 2016, (13) :79-79
[2]  
发挥澜湄合作的示范效应[J]. 唐奇芳.瞭望. 2016 (12)
[3]   《巴黎协定》与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转型 [J].
李慧明 .
国际展望, 2016, 8 (02) :1-20+151
[4]   北约的全球治理战略论析 [J].
吴宇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06) :27-36
[5]   “和合主义”:建构“国家间认同”的价值范式——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 [J].
余潇枫 ;
张泰琦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2 (06) :5-12
[6]   全球气候治理制度碎片化时代的国际领导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J].
李慧明 .
当代亚太, 2015, (04) :128-156+160
[7]   全球主义视野下的国家安全研究 [J].
王逸舟 .
国际政治研究, 2015, 36 (04) :99-105
[8]   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构建思路 [J].
刘宗义 .
国际问题研究, 2015, (04) :40-53
[9]   联合国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维护 [J].
李东燕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 (04) :4-22+154
[10]   中国的周边区域观回归与新秩序构建 [J].
张蕴岭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 (01) :5-2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