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诗意地栖居”:论审美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被引:14
作者
陈伯海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
生活世界; 美的本原; 审美回归; 美化人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3 [美学];
学科分类号
010106 ;
摘要
"向生活世界回归"是当代审美的大趋势。这一趋势反映于现象层面,显现为艺术活动领域内"美的消解"和日常生活领域中"美的泛化";反映于观念层面,亦有主张审美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倡导"环境美学"以及鼓吹人的"审美化生存"等不同的取向。"审美回归生活世界"与时下流行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之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后者属"审美回归"的重要表现,而由于其孳生于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文化的土壤中,有着明显的商业化运作与传媒控制的背景,又常会给"审美回归"带来某种程度的"异化",需要加以警惕。审美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它拓展了审美活动的领域,改变了审美活动的方式,而最根本的乃在于凸显了美的本原,对审美与生活世界的关系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进而为审美化人生的构建创造着前提,且预示着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型态的到来。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2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景观美学.[M].(澳) 布拉萨;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M].陶东风;徐艳蕊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单向度的人.[M].(美) 马尔库塞 (Marcuse;H.) ;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  
重构美学.[M].(德)沃尔夫冈·韦尔施(WolfgangWelsch)著;陆扬;张岩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  
艺术即经验.[M].(美)杜威(JohnDewey)著;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05,
[6]  
完美的自然.[M].彭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  
消费社会.[M].(法)让·波德里亚原著;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英)迈克·费瑟斯通(MikeFeatherstone)著;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
[9]  
性史.[M].(法)米歇尔·福柯(M.Foucaul)著;姬旭升译;.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
[10]  
美学新解.[M].(美)B.G.布洛克著;滕守尧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