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后脑微血管ATP酶活性变化

被引:1
作者
卞留贯,张天锡,赵卫国
机构
[1] 上海中山医院神经外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脑缺血,大脑中动脉阻断,三磷酸腺苷酶,丙三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1 [短暂性脑缺血];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在建立兔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造成局灶脑缺血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不连续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脑微血管,生化法测定其Na+,K+-ATP酶、Ca2+,Mg2+-ATP酶及Mg2+-ATP酶活性,成巴比妥酸(TBA)荧光法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脑组织超氧歧化酶(SOD)活性。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脑缺血后4小时及24小时(I4、I24)3组。结果发现I4组脑微血管Na+,K+-ATP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与脑组织MDA之间呈正相关(r=0.97O,P<0.002),而与SOD之间呈负相关(r=-0.891,P<0.02;而I24组该酶活性则低于对照组。Ca2+,Mg2+-ATP酶、Mg2+-ATP酶在I4、I24组均降低。提示脑缺血后早期脑微血管Na+,K+-ATP酶活性增力。促进早期脑水肿的发生,可能与自由基的刺激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04 / 206+255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