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断陷末期反转构造特征与形成机制

被引:33
作者
方立敏
李玉喜
殷进垠
陈均亮
机构
[1]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断陷; 反转; 构造应力场;
D O I
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03.02.017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地震勘探资料的解释和分析 ,本文将松辽盆地断陷末期的构造反转样式划分为地层反转、断层—地层反转和地层掀斜三种类型。断陷末期构造反转活动对徐家围子断陷、梨树断陷等影响较大 ,形成了背斜、逆断层等反转变形构造 ;对于其他断陷则主要是造成地层掀斜。本文采用层长不变、面积守恒原则 ,对解释剖面进行了二维平衡恢复。通过分析认为 ,构造反转活动开始于早白垩世沙河子期末 ,结束于早白垩世营城期末 ,其结果导致了松辽盆地断陷期的结束、区域隆起和剥蚀。通过对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地球演化节律特征的分析 ,本文探讨了断陷末期反转构造的形成机制 ,发现该期构造反转活动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最大压应力方向为北东东—南西西向 ,地幔隆起的衰减和回落导致脆性地壳产生挤压应力 ,形成相应的收缩反转构造
引用
收藏
页码:190 / 193+220 +220-1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松辽盆地反转构造.[M].陈昭年;陈发景著;.地质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