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与导读中的“互文性”分析

被引:6
作者
袁曦临 [1 ,2 ]
机构
[1] 东南大学情报科技研究所
[2] 东南大学图书馆
关键词
互文性; 数字阅读; 图书馆导读; 超文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50.76 [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
学科分类号
1205 ; 120501 ;
摘要
网络环境下,数字化阅读日益普及。面对网络环境下阅读载体、阅读方式发现的巨变,图书馆必须要调整传统导读的内容与形式,寻找数字阅读理论和导读方式的创新与发展。由朱丽娅.克里斯蒂娃首先提出的"互文性"理论,其所强调的文本间的网络相关性,十分契合目前的网络阅读环境。将"互文性"理论应用于数字阅读和导读研究,既有可能验证和促进"互文性"理论的研究,又可能为图书馆的导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互文观念视阈下的文学经典文本解读 [J].
董希文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05) :118-122
[2]   超文本:文本的解构与重构 [J].
费多益 .
哲学动态, 2006, (03) :43-47
[3]   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 [J].
秦海鹰 .
外国文学评论, 2004, (03) :19-30
[4]  
晚清广州女佣研究[D]. 夏坤.暨南大学. 2006
[5]  
互文性研究[M]. 天津人民出版社[法]蒂费纳·萨莫瓦约著, 2003
[6]  
文本·语言·主题[M].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冯寿农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