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掩推覆构造的地震波照明与观测系统优化

被引:53
作者
董良国 [1 ]
吴晓丰 [1 ]
唐海忠 [2 ]
陈生昌 [3 ]
杨锴 [1 ]
刘守伟 [1 ]
机构
[1] 同济大学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玉门油田分公司
[3] 浙江大学
关键词
逆掩推覆构造; 地震波照明; 观测系统; 共反射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中国的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地表条件复杂,逆掩推覆构造广泛分布。在这些地区进行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应该基于 CRP 点而不是 CMP 点。为此,对基于 CRP 点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根据波动方程地震波照明结果,利用照明统计、双程波照明或单程波照明方法,确定针对某勘探目的层的地面最优炮点分布范围;利用射线追踪和波动方程模拟,分析特定目的层各 CRP 点的覆盖次数以及照射能量的分布情况;综合地下各目的层不同炮检距地震道对各 CRP 点的覆盖次数和能量贡献分布曲线,确定这些目的层的最优检波器排列方式和排列长度。以玉门油田 JX01逆掩推覆构造模型为例,对面向目标的地震波照明和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勘探目标更好地进行成像。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7+5 +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中的频散问题 [J].
董良国 ;
李培明 .
天然气工业, 2004, (06) :53-56+8
[2]   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法叠前深度偏移 [J].
程玖兵 ;
王华忠 ;
马在田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3) :389-395
[3]  
Understanding subsalt illumination through ray-trace modeling,Part 2:Dipping salt bodies,salt peaks,and nonreciprocity of subsalt amplitude response. David Muerdter,Davis Ratcliff. The Leading EDGE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