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架边缘三角洲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识别及其意义——以南海白云凹陷为例

被引:34
作者
徐强 [1 ]
王英民 [2 ]
吕明 [1 ]
王丹 [1 ]
李冬 [2 ]
王永凤 [2 ]
机构
[1]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2] 不详
关键词
深水区; 陆架边缘三角洲; 层序地层学; 白云凹陷; 南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陆架边缘三角洲具有优质的生、储、盖细合和多种圈闭类型。从成因方面来讲陆架边缘三角洲可分为:物源控制型、海平面控制型和两者混合控制型。在海平面相对静止阶段,河流强大的物源供给不断向陆坡运移,可以使陆架坡折逐渐向远陆方向前进,同时在陆架坡折带及上陆坡形成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在沉积物供给相对稳定期,海平面下降至陆架坡折附近也可以使大量沉积物穿越广阔的陆架地区达到陆架坡折带甚至上陆坡从而形成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正是由于以上特征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层序地层格架中具有了一些可识别的依据。例如陆架边缘三角洲通常具有大型斜交S型前积组合反射结构,前积体顶超面与下超面的水平落差可达百米级,远高于陆架内部三角洲前积体的落差;通常形成于层序格架中的低位域;通常在层序格架中形成向陆和向海两个方向的斜坡楔形体等。通过对白云凹陷近期最新钻井资料的分析和长电缆高质量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在白云凹陷珠海组、珠江组均识别出了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体系,并且伴随陆架坡折的迁移形成了独特的沿陆架坡折带分布的深水储层体系,该发现将有助于指导深水油气勘探。
引用
收藏
页码:733 / 74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特征 [J].
肖朝晖 ;
王招明 ;
姜仁旗 ;
吴金才 ;
张丽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01) :1-10+16
[2]   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
姜在兴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5) :535-541+514
[3]   珠江口盆地西部珠江组潮流砂脊的分布、形态和水动力机制 [J].
李俊良 ;
王海荣 ;
张建新 ;
李琦 ;
刘豪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5) :671-677
[4]   西非海岸南、北两段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对比 [J].
熊利平 ;
刘延莉 ;
霍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4) :410-419
[5]   黄河口凹陷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吴小红 ;
吕修祥 ;
周心怀 ;
张杰 ;
史翠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2) :165-172
[6]   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之基础地质 [J].
庞雄 ;
陈长民 ;
彭大钧 ;
周蒂 ;
邵磊 ;
何敏 ;
柳保军 .
中国海上油气, 2008, (04) :215-222
[7]   相对海平面变化与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响应 [J].
庞雄 ;
陈长民 ;
施和生 ;
舒誉 ;
邵磊 ;
何敏 ;
申俊 .
地学前缘, 2005, (03) :167-177
[8]   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扇系统的发现 [J].
彭大钧 ;
陈长民 ;
庞雄 ;
朱明 ;
杨飞 .
石油学报, 2004, (05) :17-23
[9]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前景 [J].
刘铁树 ;
何仕斌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3) :9-15
[10]   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石油地质特征 [J].
代一丁 ;
庞雄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9, (03) :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