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老河口油田桩106井区馆陶组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6
作者
谭茂金 [1 ]
杨邦伟 [1 ]
贾黎 [2 ]
邹德江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孤东采油厂
关键词
河道砂; 地质特征; 油藏类型; 控制因素; 老河口油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胜利油区老河口油田桩106井区馆陶组砂层组主要包括河道、堤岸、泛滥平原、废弃河道4种沉积亚相。主力含油层为上第三系馆陶组上亚段曲流河沉积的河道砂体。该区周围被富生油凹陷包围,断层对该区上第三系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大、小断层的连接,油气沿断面和储集层作垂向和横向交替运移,形成网毯状油气运聚模式。丰富的油源、优越的油气运聚条件以及良好的储盖组合在馆陶组形成以岩性油藏、岩性-构造油藏为主的隐蔽油气藏。油气藏自南向北具有含油层系逐渐变多、变深,含油性能逐渐变好的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东营凹陷中带沙河街组三段浊积体储层特征类型与成因 [J].
王居峰 ;
郑和荣 ;
苏法卿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5) :528-532
[2]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J].
李素梅 ;
庞雄奇 ;
邱桂强 ;
高永进 ;
孙锡年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4) :416-421
[3]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动态成藏过程 [J].
万晓龙 ;
邱楠生 ;
张善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4) :448-451
[4]   Jason测井约束反演在桩106地区河道含油气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J].
冯斌 ;
田波 ;
赵光宇 ;
史秋贤 ;
方大钧 .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3, (06) :79-82
[5]   桩海地区油气成藏系统分析 [J].
代莉 ;
张杰 ;
王朝安 ;
张伟涛 ;
吴永红 ;
宋海涛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3, (04) :20-22+5
[6]   桩106地区网状河砂岩油藏特征 [J].
盛文波 ;
邢正岩 ;
王文环 ;
刘惠民 .
特种油气藏, 2003, (03) :21-22+26
[7]   桩106地区河流相岩性油藏储层描述技术 [J].
赵光宇 ;
董连宝 ;
吴广义 .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146-150
[8]   斜坡带曲流河道砂体成藏模式及描述方法——以老河口油田为例 [J].
魏红梅 ;
董臣强 ;
张明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3, (02) :173-177+220
[9]   应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描述桩106断块储集层 [J].
刘磊 ;
邢正岩 ;
孙国 ;
郑晓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5) :8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