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响应与演变

被引:34
作者
黄懿梅 [1 ]
安韶山 [2 ]
曲东 [1 ]
赵伟峰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植被恢复; 黄土丘陵区;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7.01.037
中图分类号
S154.2 [土壤生物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宁夏南部丘陵区不同植被自然恢复阶段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脱氢酶基本上随着植被封育年限的增加而增大,过氧化氢酶活性对于植被恢复年限的响应不明显。植被封育的前23年中,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脱氢酶的活性增加明显,23年后基本趋于稳定,增加不明显。封育78年的大针茅群落下的土壤脲酶和蔗糖酶(转化酶)活性最强,其土壤中碳素和氮素营养循环强度最大。脲酶与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活性极显著相关,表明土壤酶在促进土壤有机物转化中存在共性关系。这几种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被群落的演替和植被的恢复程度,自然封育对提高土壤生物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5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比较——以嘉陵江上游地区为例 [J].
王海英 ;
宫渊波 ;
陈林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2) :201-206
[2]   水土保持林土壤肥力及其评价指标 [J].
沈慧 ;
姜凤岐 ;
杜晓军 ;
郭浩 ;
王世忠 .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02) :60-65
[3]  
土壤酶学[M]. 科学出版社 , 周礼恺 编著, 1987
[4]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农业出版社 , 关松荫 编著, 1986
[5]  
土壤微生物研究法[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生物室 编著,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