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39
作者
方进博 [1 ]
邱昌建 [2 ]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
[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关键词
护士; 职业疲劳; 急性疲劳; 慢性疲劳; 影响因素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7 [护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11 ;
摘要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职业疲劳恢复量表、工作内容问卷、医院工作环境的职业暴露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工作不满意量表、贝克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对58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急性和慢性疲劳评分分别为63.40±21.69、47.14±23.38;不同年龄、护龄、科室和夜班组间急性疲劳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科室和夜班组间慢性疲劳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影响因素联合预测急性疲劳的变异数为55.30%,慢性疲劳的变异数为61.90%;班次间的恢复是急性疲劳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为工作要求、睡眠质量、职业暴露、工作控制;而急性疲劳则是慢性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工作不满意、班次间的恢复、焦虑、抑郁、工作要求。结论护士急性和慢性疲劳程度均较高,急性疲劳主要与工作直接有关的因素有关,而慢性疲劳则主要受间接工作因素的影响,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护士急性疲劳和慢性疲劳因素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个体特征对护士职业紧张与疲劳状况的影响 [J].
徐朝艳 ;
郑志惠 ;
张振路 ;
林细吟 ;
王平 .
中华护理杂志, 2006, (06) :530-532
[2]   护理职业紧张对个体疲劳水平影响的研究 [J].
徐朝艳 ;
张振路 ;
林细吟 ;
郑志惠 ;
陈丽娜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11) :6-9
[3]   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 [J].
李小妹 ;
刘彦君 ;
不详 .
中华护理杂志 , 2000, (11) :4-8
[4]   ICU护士心理疲劳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J].
王玉莲 ;
王晓梅 .
黑龙江护理杂志, 2000, (09) :66-66
[5]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J].
刘贤臣 ;
唐茂芹 ;
胡蕾 ;
王爱祯 ;
吴宏新 ;
赵贵芳 ;
高春霓 ;
李万顺 .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6, (02) :103-107
[6]  
Work‐related fatigue and recovery: the contribution of age, domestic responsibilities and shiftwork[J] . Peter C. Winwood,Antony H. Winefield,Kurt Lushington.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 2006 (4)
[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social 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fatigue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J].
Bültmann, U ;
Kant, IJ ;
Schröer, CAP ;
Kasl, SV .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2002, 75 (04) :259-266
[8]  
An inventory for measuring clinical anxiety: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2 Beck A T,Epstein N,Brown G,Steer R A.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 1988
[9]  
Effects of shift work on sleep amongFrench nurses A longitudinal study .2 Niedhammer I,Lert F,Marne MJ. J Occup Med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