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流域一次飑线天气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4
作者
张玉峰
机构
[1] 安阳市气象局
关键词
飑线; 干线; 急流; 数值模拟;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12.03.012
中图分类号
P458.1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资料,对2009年6月3日发生在黄淮流域的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采用WRF模式进行天气过程模拟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本次飑线天气是东北冷涡后部横槽引导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气流相遇引发的。地面干线附近是雷暴和飑线的高发区。这次飑线天气发生在高空急流减弱之际、低空急流建立之前。高低空急流的U、V风分量变化对飑线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不同阶段的飑线降水和大风出现位置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河南一次大范围强风暴天气特征综合分析 [J].
张一平 ;
宋培玲 ;
席世平 ;
崔丽曼 ;
吕小娜 ;
梁俊平 ;
吕林宜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1, 34 (01) :27-35
[2]   2009年6月3日商丘市强飑线过程分析 [J].
张怡 ;
徐凤梅 ;
汤新海 ;
李百祥 ;
康邵钧 ;
杨君建 ;
农国傲 ;
朱博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 32 (03) :22-28
[3]   一次飑线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 [J].
姬鸿丽 ;
常红丽 ;
陈红霞 ;
关丽娜 ;
张丽娟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 32 (02) :41-45
[4]   飑线传播与发展及其引发地面强风过程个例分析 [J].
吴海英 ;
裴海瑛 ;
沈树勤 ;
王卫芳 .
气象科技 , 2007, (05) :676-680+764
[5]   一次强飑线过程的中小尺度特征分析 [J].
冯晋勤 ;
童以长 ;
林河富 ;
张深寿 ;
吴荣娟 .
气象, 2006, (12) :72-75+140
[6]   地面辐合线与强对流天气落区 [J].
刘跃红 ;
司福意 .
河南气象, 2003, (03) :16-17
[7]   飑线雹暴不同发展阶段的垂直流场特征 [J].
张沛源 .
高原气象, 1983, (03) :40-48
[8]   我国飑线发生条件的研究 [J].
丁一汇 ;
李鸿洲 ;
章名立 ;
李吉顺 ;
蔡则怡 .
大气科学, 1982, (01) :18-27
[9]  
中尺度气象学[M]. 气象出版社 , 寿绍文, 2003
[10]  
A Study of Thunderstorm Formation Along Dry Lines[J] .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1962-1982) . 196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