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

被引:11
作者
潘心纲 [1 ]
张兴 [2 ]
机构
[1] 江汉大学
[2]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均等化; 供给主体; 大部门制; 公共财政制度;
D O I
10.16387/j.cnki.42-1867/c.2014.01.010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能平等地享有政府为其提供的基本的、最终结果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其范围和衡量标准要根据社会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承受能力而定,其追求的是最后结果的大体均衡。目前影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六个方面的原因是: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化导致供给不足、公共服务管理主体职能交叉且缺乏沟通、缺乏统一明确的公共服务供给标准和相关制度规则、政府传统的职能导向型行政模式以及利益诉求机制的缺乏。最后提出了实现当代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解决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4+125 +1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回应型政府的运行模式 [J].
卢坤建 .
社会科学家, 2009, (07) :36-38
[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路径构建 [J].
张开云 .
东岳论丛, 2009, 30 (06) :134-136
[4]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标准建设问题 [J].
丁元竹 .
甘肃理论学刊, 2008, (03) :46-49+129
[5]   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的行动逻辑 [J].
杨国栋 .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7, (03) :16-20
[7]  
改革政府[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奥斯本(Osborne,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