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状核和正中隆起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机能意义

被引:5
作者
朱长庚
邓德忠
卢金活
刘庆莹
机构
[1] 武汉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关键词
弓状核; 正中隆起; 伸张细胞; 释放激素; 轴-轴突触;
D O I
10.16098/j.issn.0529-1356.1985.02.00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用醛-锇酸固定法对大白鼠弓状核和正中隆起的超微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在弓状核内有暗细胞和亮细胞两种神经元,它们可能兼具产生多巴胺和释放激素的功能。第三脑室室管膜的伸张细胞纵贯正中隆起的各层,抵达门脉毛细血管的周围间隙。含神经分泌物质的神经末梢可穿行于室管膜细胞之间,也可止于正中隆起毛细血管基膜周围,甚至直接紧贴在“开放型毛细血管”的内皮窗孔上。在弓状核神经细胞的胞体和树突上有轴体突触和轴树突触。在正中隆起的纤维层内有无颗粒囊泡型及颗粒囊泡型两种轴轴突触。在正中隆起的栅状层内,伸张细胞的基突与含有大颗粒囊泡的神经末梢之间也存在着突触联系。上述超微结构特征提示:1.丘脑下部的释放(或抑制)激素可能经由两条途径释放:直接由神经末梢释放入门脉毛细血管或先释放入第三脑室的脑脊液,由伸张细胞摄取,再由伸张细胞的基突转运至门脉毛细血管;2.释放(或抑制)激素的合成、贮存、运输和释放等各个环节都受到神经的调节和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41+226 +226-2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ELECTRON-MICROSCOPIC STUDY OF IMMUNOREACTIVE LHRH PERIKARY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NEURONAL REGULATION [J].
HISANO, S ;
KAWANO, H ;
MAKI, Y ;
DAIKOKU, S .
CELL AND TISSUE RESEARCH, 1981, 220 (03) :5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