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际能耗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1
作者
浦勇超 [1 ]
王祥 [1 ]
潘祺志 [2 ]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2] 东北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
关键词
能耗强度; 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效率;
D O I
10.19654/j.cnki.cjwtyj.2012.06.006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06 [能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201 ;
摘要
本文借助于面板模型工具,在省际样本维度上,实证分析技术进步、结构变迁、能源价格变化和资本深化等多种因素对能耗强度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以R&D投入衡量的技术进步与结构变化确实是主导能耗强度变化的最关键因素,同时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对能源效率改善的积极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作为节能减排的核心因素,技术、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变化主导了我国区域经济体能耗强度的波动。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技术进步与中国能源效率研究文献综述 [J].
滕玉华 .
商业时代, 2009, (27) :91-92
[3]   规模效率与配置效率:一个对中国能源低效的解释 [J].
魏楚 ;
沈满洪 .
世界经济, 2009, (04) :84-96
[4]   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机制与价格非对称效应研究——基于结构VEC模型的计量分析 [J].
刘畅 ;
孔宪丽 ;
高铁梅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3) :59-70
[5]   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 [J].
白重恩 ;
钱震杰 ;
武康平 .
经济研究, 2008, (08) :16-28
[6]   制造业企业相对效率的度量和比较及其外生决定因素(2000—2004) [J].
刘小玄 ;
李双杰 .
经济学(季刊), 2008, (03) :843-868
[7]   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 [J].
史丹 .
经济研究, 2002, (09) :49-56+94
[8]  
Comparison of six decomposition methods: application to aggregate energy intensity for manufacturing in 10 OECD countries[J] . Lorna A. Greening,William B. Davis,Lee Schipper,Marta Khrushch.Energy Economics . 199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