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村互联网金融普惠模式与适应性策略

被引:3
作者
董玉峰
谢丽霜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村; 互联网金融; 普惠;
D O I
10.16331/j.cnki.issn1002-736x.2017.07.021
中图分类号
F832.35 [城乡金融组织];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互联网金融深度契合普惠性,是促进农村金融普惠的新途径,也是建立多层次投融资体系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其实践模式还不成熟,面临着一些基础性制约因素。农村互联网金融应适应民族地区农村实际,加大农村基础能力建设,完善信用生态环境,增强产品创新,健全制度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农村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发展形态 [J].
贾立 ;
汤敏 .
西南金融, 2016, (09) :7-11
[2]   农村金融的互联网衍生及其制度逻辑 [J].
郑鈜 ;
刘乃梁 .
农村经济, 2016, (07) :90-95
[3]   普惠金融视角下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农村实施的现状、案例和发展对策 [J].
赵燕 .
区域金融研究, 2016, (07) :59-62
[4]   打造“互联网+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 [J].
何广文 ;
王力恒 .
中国农村金融, 2016, (11) :27-28
[5]   互联网金融的软法治理:问题和路径 [J].
邓建鹏 ;
黄震 .
金融监管研究, 2016, (01) :64-73
[6]  
互联网金融[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吴晓求,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