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组织学类型与预后的研究

被引:43
作者
王德延
傅西林
潘帼琍
张廷璆
钱宏
洗美生
赵蕊
郑国豪
饶慧蓉
朱清岩
程荣璇
阚秀
姚楚云
机构
[1] 天津市肿瘤研究所病理室
[2]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病理科
[3] 上海第一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
[4] 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病理科
[5] 河北医学院四院病理科
[6] 北京医学院一院病理科
[7] 安徽医学院病理解剖教研组
[8] 安徽省人民医院病理科
[9] 北京市肿瘤研究所病理室
[10] 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
关键词
浸润性癌; 硬癌; 髓样癌; 生物学特性; 单纯癌; 淋巴结; 导管癌; 实性癌; 淋巴组织; 乳腺癌组织; 组织学类型; 特殊型; 预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通过对国内10个单位乳腺癌根治术后,随访5年以上,资料齐全的4,396例病理标本(包括随访10年以上2,594例)的研究,建议将乳腺癌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型癌和浸润性非特殊型癌四类18型。上述各类癌之间,在5年、10年存活率方面的差别均非常显著(P<0.01)。各类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依次为9.8%、23.3%、43.5%及60.8%。本分类既反映了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又能体现肿瘤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临床及病理均有实际意义。占乳腺癌半数以上的单纯癌、硬癌和髓样癌之间,在5年存活率、年龄分布、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差别均很显著(P<0.01),故不宜统称为“实性癌”,而应分别列型。派杰氏病几乎总是伴有导管癌或其它浸润性癌,其预后取决于并存癌的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只能归类于并存癌中。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0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