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移支付体制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分布演进与计量检验

被引:6
作者
王守坤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中央转移支付体系; 公共服务均等化; 核密度估计;
D O I
10.15931/j.cnki.1006-1096.2012.04.031
中图分类号
F812.45 [财政支出];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笔者使用核密度估计以及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测算后发现,中央转移支付体制构建前后,即1980年~1994年与1995年~2009年两个时段相比中国各省份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公共教育服务等提供水平的省份间差异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对1995年~200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回归也显示出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对各省份三类公共服务提供水平的影响方向为负。现行的中央转移支付体系更偏重于纵向调控功能而非横向平衡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161 / 16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如何在平衡中牺牲了效率:转移支付的视角 [J].
范子英 ;
张军 .
世界经济, 2010, 33 (11) :117-138
[2]   财政分权下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优化路径 [J].
谷成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9, (02) :72-78
[3]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基于中国县级数据的研究 [J].
尹恒 ;
康琳琳 ;
王丽娟 .
管理世界, 2007, (01) :48-55
[4]   转移支付的财政均等化效果实证分析 [J].
曹俊文 ;
罗良清 .
统计研究, 2006, (01) :43-45
[5]  
Grants-in-aid:The Analytics of Design and Response .2 Wilde,James A. National Tax Journal . 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