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养老:一个社会网络的分析框架

被引:8
作者
陈成文
肖卫宏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民养老; 社会网络; 社会保障; 强网; 弱网;
D O I
10.13660/j.cnki.42-1112/c.008203
中图分类号
D669.6 [中、老年];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受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和边燕杰的“强关系”概念的启发,借助于韦伯的理想类型法,农民养老的社会网络可以分为“弱网”和“强网”。前者是指由弱关系连接和维系的社会网络,后者是指由强关系连接和维系的社会网络。从强度、多元性和互换性对农民养老的社会网络进行了分析后可以得出结论如下:当前我国农民养老的社会网络属于强网的范畴,从强网向弱网的过渡和转变是农民养老改革的必然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德、日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J].
陈桂华 ;
毛翠英 .
理论探讨, 2005, (01) :67-69
[2]   养老保险的实质是代际公平的经济交换 [J].
黄贻芳 .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 (01) :58-60
[3]   关于我国城乡养老保险趋势的思考 [J].
香伶 .
经济问题, 2001, (07) :51-53
[4]   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 [J].
贺寨平 .
国外社会科学, 2001, (01) :76-82
[5]   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 [J].
李培林 .
社会学研究, 1996, (04) :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