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黄土高原地表湿润状况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18
作者
蒲金涌 [1 ,2 ]
姚小英 [3 ]
马鹏里 [4 ]
王位泰 [5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2] 甘肃省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
[3] 天水市气象局
[4] 兰州区域气候中心
[5] 庆阳市气象局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甘肃; 地表; 湿润指数; 变化;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0.04.014
中图分类号
P426.1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布是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研究热点之一,现代气候变暖加速了黄土高原暖干化的进程。根据甘肃省黄土高原13个气象站1961-2006年气象资料,利用Thornthwait公式计算该地区潜在蒸散及湿润指数,并分析了潜在蒸散值与蒸发量的相关关系、潜在蒸散及湿润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潜在蒸散计算值与该地蒸发量的实测值相关性显著。在蒸发较盛的3~9月,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可以通过0.01的信度检验。1961-2006年潜在蒸散随时间呈二阶函数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潜在蒸散呈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1984年是变换的转折点,1984-2006年陇西黄土高原潜在蒸散以19.8 mm/10 a的速度上升,陇东黄土高原以31.1 mm/10 a的速度上升。一年之中,湿润指数的变化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湿润指数最低的季节为夏季,最高的季节为秋季。20世纪60年代以来,甘肃黄土高原的湿润状况逐渐变差,秋季变化最显著,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陇西黄土高原湿润指数下降了0.45,陇东黄土高原湿润指数下降了0.35。湿润状况最差的地区为环县;沿陇海铁路线"兰州-定西-天水"一线是湿润状况较差的地区;湿润状况较好的地区分布在陇东黄土高原的南部及陇西黄土高原的西侧。
引用
收藏
页码:588 / 59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区划研究 [J].
乔丽 ;
杜继稳 ;
江志红 ;
吴林荣 ;
姚迎庆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1) :112-118
[2]   变化环境下基于跳跃分析的水资源评价方法 [J].
谢平 ;
陈广才 ;
雷红富 .
干旱区地理, 2008, (04) :588-593
[3]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干旱特征 [J].
王毅荣 .
干旱区地理, 2008, (01) :38-43
[4]   甘肃黄土高原40a来土壤水分蒸散量变化特征 [J].
姚小英 ;
蒲金涌 ;
王澄海 ;
宋连春 ;
邓振镛 ;
冯建英 ;
刘晓强 .
冰川冻土, 2007, (01) :126-130
[5]   过去45年中国干湿气候区域变化特征 [J].
刘波 ;
马柱国 .
干旱区地理, 2007, (01) :7-15
[6]   中国黄土高原气候暖干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姚玉璧 ;
王毅荣 ;
李耀辉 ;
张秀云 .
资源科学, 2005, (05) :146-152
[7]   近50年来中国西北地区干湿状况时空分布 [J].
靳立亚 ;
李静 ;
王新 ;
陈发虎 .
地理学报, 2004, (06) :847-854
[8]   中国东北近50年干旱发展及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 [J].
谢安 ;
孙永罡 ;
白人海 .
地理学报, 2003, (S1) :75-82
[9]   Palmer干旱指数、地表湿润指数与降水距平的比较 [J].
卫捷 ;
马柱国 .
地理学报, 2003, (S1) :117-124
[10]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 [J].
张存杰 ;
高学杰 ;
赵红岩 .
冰川冻土, 2003, (02) :15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