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行为法律规范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1
作者
安文录 [1 ]
程兰兰 [2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2]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挪用公款罪; 犯罪成本; 定罪概率; 资格刑;
D O 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0.05.023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对挪用公款行为设置与贪污公款行为相同的法定刑,无异于鼓励犯罪人积极实施将以暂时使用为目的的挪用公款行为转化为永久性非法占有公款的贪污行为;立法隐藏的激励反应使得挪用公款罪从贪污罪中剥离出来很有必要;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但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不为罪,这一挪用犯罪零成本的错误观念,容易导致行为人作出错误选择;从提高定罪概率的角度出发,应依据《刑法》第37条免除处罚的规定适用于"案发前归还"的情形;审判程序的真正作用并非直接进行惩罚,而是提供了信息;大部分损失不是由于支付罚金造成的,而是因声誉问题所导致。耻辱,可以而且也经常是一种带有负成本的惩罚形式,我国挪用公款罪刑罚应增设资格刑刑种。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2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关于对挪用公款行为能否以贪污论处的探讨 [J].
孙素文 .
河北法学, 1988, (01) :34-37
[3]   增设挪用公款公物罪的探讨 [J].
马丽莉 .
法学, 1986, (11) :34-37
[4]  
罪刑关系论.[M].马荣春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5]  
中国刑法解释.[M].高铭暄;马克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6]  
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M].(美)大卫·D.弗里德曼(DavidD.Friedman)著;杨欣欣译;.法律出版社.2004,
[7]  
反垄断法的经济分析.[M].名锡妹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  
培育与监管.[M].成思危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9]  
刑事法评论.[M].陈兴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0]  
控制腐败.[M].(南非)罗伯特·克利特加德(R.Klitgaard)著;杨光斌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