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以长江中下游为例
被引:22
作者:
张卓然
唐晓岚
贾艳艳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来源:
关键词:
保护地;
自然保护地;
人文保护地;
空间分布;
长江中下游;
D O I:
10.13610/j.cnki.1672-352x.20170524.022
中图分类号:
K901 [人文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保护地是我国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基于保护地类型的多样性和区域地理条件与历史脉络的差异性,借助Arc GIS、SPSS软件分析,以长江中下游地区6省1市为研究区域,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类国家级保护地形式为研究对象,引入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及Kernel核密度指数分析长江中下游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自然与人文保护地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保护地总体趋于集聚分布,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最邻近点指数R>1,趋于均匀分布,其他类型的保护地均呈集聚分布。省域保护地地理集中指数江苏最高,江西最低;各类型保护地地理集中指数相差不大,分布较为均衡。自然保护地分布形成环太湖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和长沙都市圈4个高密度地区;人文保护地高密度地区集中在浙江、安徽和江苏3省。自然保护地分布受资源禀赋影响最大,而人文保护地与城市发展状况关系紧密。
引用
收藏
页码:439 / 447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