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的他者理论研究

被引:9
作者
王振林
机构
[1]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关键词
萨特; 存在与虚无; 他者理论; “我思”; 胡塞尔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565.53 [萨特尔(Sartre,J.P.1905~1980年)];
学科分类号
010103 ;
摘要
萨特的他者理论,既表现了对法国哲学传统的继承,同时也显示了对黑格尔、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哲学的汲取与改造。当他把"我思"的范畴解释为意识的虚无性、否定性与超越性,同时又力图用此在的存在遭遇,而不是认知的方法来表现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冲突时,其理论又带有一种先验的、本体论的和辩证法色彩的胡塞尔主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对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一个后现代性考察 [J].
金惠敏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1) :47-59
[2]  
存在和自由的重负.[M].杜小真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3]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M].(德)胡塞尔(EdmundHusserl)著;倪梁康译;.商务印书馆.1999,
[4]  
现象学运动.[M].(美)赫伯特·施皮格伯格(HebertSpiegelberg)著;王炳文;张金言译;.商务印书馆.1995,
[5]  
主体性的黄昏.[M].(美)多尔迈(Dallmayr;FredR.)著;万俊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6]  
存在与虚无.[M].[法]让-保尔·萨特(Jean-Paul Sartre) 著;陈宣良等 译.三联书店.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