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北岩溶山区峰丛洼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初探

被引:47
作者
陈洪松
傅伟
王克林
张继光
张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岩溶山区; 峰丛洼地; 土壤水分; 土地利用;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6.04.033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土壤水分是岩溶山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性限制因素。在桂西北岩溶山区峰从洼地,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坡面、洼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坡面土壤水分(0~20 cm)为中等变异,不同利用方式间具有一定的差异,自然灌丛、撂荒地土壤含水量较高,但板栗、木豆林地土壤含水量较低,且易受外界条件的干扰,其栽种早期应注意采取一定的蓄水保墒措施;与坡地相比,洼地受外界条件的干扰相对较小,土壤剖面含水量为增长型,其变化主要发生在表层,为中等变异;土壤水分沿坡面的分布规律较为复杂,在植被类型相对一致的条件下,坡位的影响相对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3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研究进展
    李阳兵
    侯建筠
    谢德体
    [J]. 地理科学, 2002, (03) : 365 - 370
  • [2] 岩溶山地不同土地利用土壤的水分特性差异
    李阳兵
    高明
    魏朝富
    谢德体
    刘国一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5) : 63 - 66
  • [3] 典型峰丛洼地坡面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时序分析
    傅伟
    王克林
    陈洪松
    苏以荣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4) : 111 - 114+155
  • [4] 喀斯特地区典型峰丛洼地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合理取样数研究
    张继光
    陈洪松
    苏以荣
    张伟
    卢洲
    谭江明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2) : 114 - 117+134
  • [5]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区旱坡地土壤水分时空分异的影响
    刘海隆
    蒋太明
    刘洪斌
    肖厚军
    夏锦慧
    [J]. 土壤学报, 2005, (03) : 428 - 433
  • [6] 中国西南岩溶石山贫困地区的生态重建
    蔡运龙
    [J]. 地球科学进展, 1996, (06) : 84 -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