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大豆亲本配合力在杂种后期F5~F8世代的表现

被引:6
作者
马国荣
盖钧镒
马育华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关键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研究6个长江中下游大豆亲本和4个黄淮亲本于NCⅡ交配设计下产量、产量因素和生育期等10个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在F5—F8世代的表现。几乎全部研究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在F5—F8世代间表现基本一致。产量等绝大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变异极显著。即使在显性作用很小的后期F5—F8世代,仍有显著的特殊配合力变异并相当重要。说明有较大的加性×加性上位遗传变异,可为纯系育种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7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美大豆品种间F1和F3杂种优势与配合方分析 [J].
盖钧镒 ;
胡蕴珠 ;
马育华 .
大豆科学, 1984, (03) :183-191
[2]   大豆杂种世代的遗传变异研究——Ⅱ.配合力及有关遗传参数 [J].
马育华 ;
盖钧镒 ;
胡蕴珠 .
作物学报, 1983, (04) :249-258
[3]   P×q交配模式的配合力分析附视频 [J].
莫惠栋 .
江苏农学院学报, 1982, (03) :51-57
[4]   江淮下游地区大豆地方品种的初步研究——Ⅱ.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 [J].
马育华 ;
盖钧镒 .
遗传学报, 1979, (03) :331-338
[5]   COMBINING ABILITY ANALYSIS OVER F1-F5 GENERATIONS IN DIALLEL CROSSES OF BREAD WHEAT [J].
BHULLAR, GS ;
GILL, KS ;
KHEHRA, AS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79, 55 (02) :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