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缘斑岩铜钼金成矿带的构造模式

被引:128
作者
侯增谦
钟大赉
邓万明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斑岩矿床; 铜钼金成矿带; 构造模式; 青藏高原东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形成的青藏高原东缘,伴随着高钾富碱斑岩的浅成侵位,发育“成对”出现的、受大规模走滑断裂控制的新生代陆内斑岩铜钼金成矿带,其中西带为江达—芒康—祥云铜钼金成矿带,东带为中甸—盐源—姚安斑岩铜金铅银成矿带。含矿斑岩岩石类型为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二长斑岩和少量正长斑岩,以较高的SiO2(>63%)和较低的Y(<20×10-6)区别于非含矿斑岩,并具有似埃达克岩(adakite-like)岩浆亲合性。富碱斑岩相对富集LILE(K、Rb、Ba)、亏损HFSE(Nb、Ta、Ti、P),Nb/Y比值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REE分馏强烈但不出现明显的负Eu异常,反映岩浆源区曾经历过古俯冲洋壳板片流体的交代富集作用和软流圈小股熔融体的注入。含矿的似埃达克斑岩可能源于玄武质下地壳,后者经历高压(>40km)下角闪岩-榴辉岩相变质和板片流体交代,并作为下地壳角闪岩包体在富碱斑岩中出现;不含矿的正长斑岩可能起源于含水的金云母橄榄岩富集地幔。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系统反映,该源区遭受了更强烈的板片流体交代和软流圈物质混染。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表明,50Ma以来的扬子大陆板片向西俯冲,并与印度大陆俯冲板片对挤,诱发了软流圈上涌热蚀及其熔融体的底侵注入,引起了壳幔过渡带的部分熔融。似埃达克斑岩岩浆以相对富水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Giant versus small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of Cenozoic age in northern Chile:: adakitic versus normal calc-alkaline magmatism [J].
Oyarzun, R ;
Márquez, A ;
Lillo, J ;
López, I ;
Rivera, S .
MINERALIUM DEPOSITA, 2001, 36 (08) :794-798
[2]  
西南三江地区特提斯构造演化与成矿.[M].李兴振等著;.地质出版社.1999,
[3]  
滇川西部古特提斯造山带.[M].钟大赉等著;.科学出版社.1998,
[4]  
世纪之交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M].欧阳自远主编;.原子能出版社.1998,
[5]  
龙门山—锦屏山陆内造山带.[M].骆耀南等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6]  
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带地质.[M].唐仁鲤等著;.地质出版社.1995,
[7]  
藏东花岗岩类及其成矿作用.[M].王增等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8]  
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带花岗岩类与成矿.[M].马鸿文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
[9]  
中国斑岩铜(钼)矿床.[M].芮宗瑶;黄崇轲;齐国明等 著.地质出版社.1984,
[10]   西藏冈底斯中新世斑岩铜矿带:埃达克质斑岩成因与构造控制 [J].
侯增谦 ;
高永丰 ;
孟祥金 ;
曲晓明 ;
黄卫 .
岩石学报, 2004, (02) :23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