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城市热环境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23
作者
陈明辉 [1 ,2 ]
陈颖彪 [3 ]
郭冠华 [3 ]
冯志新 [3 ]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2] 东莞市地理信息与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3]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热环境; 时空变化; 驱动力; 东莞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东莞市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基于19902005年Landsat TM/ETM+反演地表温度,对地表温度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分析东莞市热环境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引入建筑密度和交通干道对区域热环境格局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东莞市在近15年间城市热环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热岛由起初的分散点状分布向条状和带状分布演变。东莞市热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与建筑密度密切相关,非城市用地的热岛强度为0.18℃,比郊区温度高0.18℃;热岛效应随离交通干道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较弱。
引用
收藏
页码:1431 / 143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MODIS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热岛的分布特征 [J].
饶胜 ;
张惠远 ;
金陶陶 ;
窦浩洋 .
地理研究, 2010, 29 (01) :127-136
[2]   基于归一化建筑指数的北京市城市热岛效应分布特征 [J].
武鹏飞 ;
王茂军 ;
张学霞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4) :1325-1331
[3]   上海市人类活动对热环境的影响 [J].
岳文泽 ;
徐建华 .
地理学报, 2008, (03) :247-256
[4]   亮温与地表温度表征的城市热岛尺度效应对比研究 [J].
王天星 ;
陈松林 ;
马娅 ;
陈志强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06) :73-77
[5]   珠江三角洲土地覆盖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J].
钱乐祥 ;
丁圣彦 .
地理学报, 2005, (05) :761-770
[6]   不同时相的遥感热红外图像在研究城市热岛变化中的处理方法 [J].
徐涵秋 ;
陈本清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3, (03) :129-133+185
[7]   上海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分析 [J].
陈云浩 ;
李晓兵 ;
史培军 ;
何春阳 .
地理科学, 2002, (03) :317-323
[8]   基于遥感和GIS的上海城市空间热环境研究 [J].
陈云浩 ;
史培军 ;
李晓兵 .
测绘学报, 2002, (02) :139-144
[9]   Remote sensing image-based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heat island and land use/cover changes [J].
Chen, Xiao-Ling ;
Zhao, Hong-Mei ;
Li, Ping-Xiang ;
Yin, Zhi-Yong .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06, 104 (02) :133-146
[10]   Thermal remote sensing of urban climates [J].
Voogt, JA ;
Oke, TR .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03, 86 (03) :37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