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黄河流域潜在蒸散量时空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60
作者:
史建国
[1
]
严昌荣
[2
]
何文清
[2
]
刘克礼
[1
]
刘勤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 内蒙古农业大学
来源: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Penman-Monteith法;
时空格局;
克里格法;
黄河流域;
D O I:
10.13866/j.azr.2007.06.012
中图分类号:
P332.2 [蒸发观测];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根据国家气象局整编的1957-2001年黄河流域93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应用1998年FAO最新推荐的Penman-Monte ith法计算潜在蒸散量,在此基础上使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生成黄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的分布图。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空间分布格局受气候、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潜在蒸散量总的特点是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从时间尺度上看,自1957年以来,潜在蒸散量总体上呈"下降-稳定-上升"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末增到最高;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具体到各月的变化趋势,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潜在蒸散均以5~7月份最多,11月至翌年2月最低,且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引用
收藏
页码:6773 / 6778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