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早稻不同组合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及高产育种途径探讨

被引:13
作者
潘晓飚
何道根
屈为栋
机构
[1] 浙江省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杂交早稻;农艺性状;相关分析;通径分析;配合力分析;高产育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3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用4个汕型不育系和7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28个组合,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配合力分析法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粒重直接作用大的性状依次为每穗实粒数、单株穗数、千粒重;播始历期对单株粒重的直接作用和其它性状,通过该性状的间接作用很小,说明在早稻生育期范围内,实现高产是可能的;珍汕97A、ET2180、ET3042的单株粒重和每穗实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易获得产量和实粒数高的组合;早红突A单株穗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高,所配组合易获多穗;就单株粒重来看,杂交组合珍汕97A×ET1944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和V20A×ET3042组合的平均数均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2 / 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