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两次转折

被引:15
作者
陈先达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
关键词
马克思异化理论; 黑格尔; 异化观; 私有财产;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劳动异化; 异化劳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着重分析了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两次转折。从异化到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第一次重大转折。这一转折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个体和类的矛盾"到发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第二次重大的、更为深刻的转折。这时,马克思自觉而彻底地清除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从而把对人的本质的研究置于现实的基础上,并进而找到了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生产力,第一次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的规律并用以说明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这一转折带来了许多重要观点的变化。文章还强调:共产主义不是"人性复归"。一代新人的造就,不能指靠用"人性复归"之类曲美好语言去呼唤;而只能在改变各种不适应的社会关系的同时,用马克思主义以及人类一切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去教育和培养。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及其解释.[M].(苏)Т.И.奥伊则尔曼著;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1981,
[2]  
博士论文.[M].[苏]马克思 著;贺麟 译.人民出版社.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