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东沙海域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的沉积特征

被引:18
作者
陈芳 [1 ]
苏新 [2 ]
D Nurnberg [3 ]
陆红锋 [1 ]
祝幼华 [4 ]
刘坚 [1 ]
廖志良 [1 ]
机构
[1]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2] 中国地质大学
[3] Leibniz Institute for Marine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沉积速率; 末次冰期最盛期; 南海东沙海域;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6.06.002
中图分类号
P736.21 [海洋沉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采自南海东北部东沙海域不同海区的14个大型重力活塞样进行肉眼观察描述、沉积物涂片分析和粒度分析,并利用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AMS14C测年和碳酸盐地层学等方法对上述柱状样进行地层年代划分。有关沉积特征结果表明,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其沉积物组分、沉积特征、沉积速率存在较明显的时空差异,从区域上可划分成3个沉积区:Ⅰ区沉积物类型较单一,沉积连续,未见底栖生物扰动和非正常搬运沉积,钙质组分相对贫乏,CaCO3含量偏低,一般不超过10%,自生黄铁矿特别丰富。沉积速率偏高,全新世沉积速率最高达41.7cm/ka;Ⅱ区水深最大,超过3 000 m,位于深海盆区。该区以沉积搬运作用明显,岩性复杂多变、浊流沉积较发育为特征。沉积物粒度明显变粗,砂含量在3个海区中最高,陆源物质石英、长石和钙质生物群(主要是有孔虫)明显增加,其中石英、长石含量最高达83%,CaCO3含量最高达57%。全新世沉积速率最高达31.6 cm/ka;Ⅲ区以正常深海沉积为主,为青灰色含硅质钙质生物黏土质粉砂,富含生物化石,CaCO3含量一般介于10%30%之间,石英、长石含量偏低,全新世沉积速率最高达20 cm/ka。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有水深、地理位置、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沉积搬运和碳酸盐溶解作用等。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南海北部陆坡近四万年的高分辨率古海洋学记录 [J].
王律江 ;
M.Sarnthein .
第四纪研究, 1999, (01) :27-31
[2]  
南海北部晚第四纪地质环境[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冯文科等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