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与常规粳稻杂交后代育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10
作者
靳德明
李泽炳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
[2]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 武汉
[3] 武汉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 遗传; 水稻;
D O I
10.13300/j.cnki.hnlkxb.1993.03.001
中图分类号
S511.035.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在分析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与粳稻品种杂交组合F3及以后世代部分株系的育性和基因型的基础上,对分离世代各种主基因型的育性及频率分布进行了估计,验证了根据F1、F2和BF1代作出的水稻光敏核不育性及其育性恢复的遗传涉及核内2对独立的主基因的遗传结论。由F6以上高世代株系中测选出对农垦58s恢复效应有明显差异的两种纯合单显性可育株系,获得了存在两个不同恢复基因的遗传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01 / 2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光敏核不育水稻两个光周期反应的遗传研究 [J].
张自国 ;
元生朝 ;
曾汉来 ;
李玉珍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2, (01) :7-14
[2]   晚粳光敏核不育系与常规晚粳品种杂交F1、F2和BF1育性的遗传行为 [J].
靳德明 ;
李泽炳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1, (02) :136-144
[3]   农垦58S光敏感雄性不育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J].
张端品 ;
邓训安 ;
余功新 ;
林兴华 ;
谢岳峰 ;
李泽炳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0, (04) :407-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