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病变基因表达和细胞生物学行为

被引:14
作者
郜恒骏
白剑峰
彭延申
孙谷
赵翰林
缪锟
吕秀珍
赵志泉
萧树东
机构
[1]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 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科
[3]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病变; 基因表达; 幽门螺杆菌; 细胞图像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73 [胃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胃黏膜病变的多基因表达和细胞生物学行为。方法  32 7例患者经胃镜及手术的胃黏膜病变标本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 ,检测p5 3、p16、bcl 2和环氧合酶同工酶 2 (COX 2 )蛋白的表达。Hp感染由快速尿素酶试验结合组织学检查 /14 C尿素呼气试验而确立。 6 6例伴肠化和 /或异型增生患者的标本作细胞图像分析。结果 p5 3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异型增生组 (P <0 .0 5 )。在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或异型增生组 ,p16表达均显著低于Hp阴性组 (P <0 .0 5 ,P <0 .0 1) ,在Hp阳性肠化或异型增生组 ,bcl 2或COX 2的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组 (P <0 .0 5 )。细胞图像分析表明 :Hp阳性肠化和 /或异型增生组 ,大部分参数的均数都显著高于Hp阴性组 (P <0 .0 5 ,P <0 .0 1)。 结论 p16、bcl 2和COX 2基因在胃癌早期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并与Hp感染有一定关系。在胃肿瘤发生中 ,p5 3基因变化为较晚期事件 ,与Hp感染无明显关系。Hp感染的胃癌前病变具有更多的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胃癌、癌旁组织中抑癌基因和凋亡调节基因表达及其内在关系
    郜恒骏
    白剑峰
    彭延申
    孙谷
    赵翰林
    吕秀珍
    赵志泉
    萧树东
    [J]. 中华消化杂志, 2000, (03) : 30 - 33
  • [2] 胃癌癌旁组织中p53、p16和bcl-2蛋白表达及其关系的探讨
    郜恒骏
    白剑峰
    彭延申
    朱红音
    孙谷
    赵翰林
    吕秀珍
    赵志泉
    萧树东
    [J]. 胃肠病学, 1999, (02) : 78 - 80
  • [3] Hp阳性Ⅲ型肠化异型增生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郜恒骏
    吕秀珍
    张小勇
    赵志泉
    [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9, (01) : 34 - 35
  • [4] Expression of bcl-2 in autoimmune and 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atrophic gastritis
    Maor-Kendler, Y
    Gabay, G
    Bernheim, J
    Naftali, T
    Lesin, IU
    Leichtman, G
    Pomeranz, I
    Novis, B
    [J].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1999, 44 (04) : 680 - 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