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VS的海湾开发利用程度评价——以大亚湾为例

被引:13
作者
张丹丹 [1 ,2 ]
杨晓梅 [1 ]
苏奋振 [1 ]
孙晓宇 [1 ]
薛振山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海湾; 开发利用程度; 压力-脆弱性-状态; 灰色关联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48 [海岸带资源及其开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海湾作为海岸带的重要区域,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正因如此,海湾承受了人类高强度的开发利用活动。海湾开发利用程度的研究对海湾资源的保护及后续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海湾空间结构和海陆相互作用复杂性的特点,提出了顾及海湾脆弱性的PVS(压力-脆弱性-状态)概念框架来构建海湾开发强度的指标体系,对整个海湾的开发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其过程如下:首先,对压力、脆弱性、状态3个系统层次的近岸陆域、潮间带滩涂和近岸海域的指标要素进行粗选;再利用遥感影像、实测、统计和文献资料等多源数据,通过经验模型或数学模型对各个指标进行量化/半定量化处理;然后利用特尔斐法对指标进行进一步的筛选,确定最终的指标体系;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大小顺序,并结合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海湾开发利用程度评价的指数模型对大亚湾20世纪80年代和2004年的开发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近20年来,大亚湾的开发利用程度已由过去的中等开发,演变为目前的强开发。文章最后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440 / 144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The use of DPSIR framework to evaluate sustainability in coastal areas. Case study: Guanabara Bay basin, Rio de Janeiro, Brazil [J].
Bidone, E. D. ;
Lacerda, L. D. .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4, 4 (01) :5-16
[2]   Development of an estuarine quality index based on key physical and biogeochemical features [J].
Ferreira, JG .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000, 43 (01) :99-122
[3]  
中国海洋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
[4]  
中国海湾引论.[M].陈则实等; 编著.海洋出版社.2007,
[5]  
广西海岸环境脆弱性研究.[M].黄鹄[等]著;.海洋出版社.2005,
[6]  
定量地学方法及应用.[M].赵鹏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   利用Landsat数据反演近岸海水表层温度的大气校正算法 [J].
邢前国 ;
陈楚群 ;
施平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7, (03) :23-30
[8]   海湾资源开发的累积生态效应研究 [J].
林桂兰 ;
左玉辉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3) :432-440
[9]   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与限制因子分析 [J].
林道辉 ;
杨坤 ;
周荣美 ;
朱利中 ;
沈学优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1, (01) :76-81
[10]   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及其指标体系研究──以辽宁省海岸带部分城市为例 [J].
金建君 ;
恽才兴 ;
巩彩兰 .
海洋通报, 2001, (01) :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