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毒转移的中医理论探讨

被引:53
作者
叶乃菁
刘宣
李琦
机构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癌毒; 肿瘤转移; 经络; 三焦;
D O I
10.13288/j.11-2166/r.2014.03.002
中图分类号
R273 [中医肿瘤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医学认为,癌毒是恶性肿瘤的致病因素,癌毒在体内的转移造成了恶性肿瘤的转移。生理情况下,人体存在着经络、气街、四海通道,以及由内到外的三焦、膜原、腠理通道,为人体运输各种物质。病理情况下,正气亏虚,癌毒可以侵入这些通道进行转移。现代医学认为,恶性肿瘤可通过血管、淋巴管等途径进行转移,不同的转移途径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因此,依据中医的通道概念研究癌毒的转移,对恶性肿瘤转移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85 / 18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周仲瑛辨治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学术思想探讨 [J].
赵智强 ;
吴勉华 ;
周瑛 ;
郭仁清 ;
何诺喻 ;
朱垚 .
中医杂志, 2013, 54 (14) :1186-1188
[2]  
肝癌“湿热伏邪”——“癌毒”发病机制及疗法探讨[J]. 王书杰,韦艾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02)
[3]   279例肝癌患者经络失衡状况调查 [J].
李扬帆 ;
荣震 .
上海针灸杂志, 2013, (01) :59-61
[4]   基于缺盆穴探讨经络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J].
张娟 ;
王鹏 ;
刘鲁明 ;
陈震 ;
孟志强 ;
马纯政 .
中国针灸, 2012, (12) :1099-1102
[5]   论募原乃肠胃外静脉丛 [J].
汤川安 .
中医文献杂志, 2012, 30 (05) :35-37
[6]   毒邪论——癌毒纵横 [J].
杨辉舟 ;
董立平 .
光明中医, 2012, 27 (10) :1949-1950
[7]   邪伏膜原病位探析 [J].
高嘉骏 ;
申秀云 .
光明中医, 2012, 27 (09) :1723-1725
[8]   筋膜与膜原关系探讨 [J].
高嘉骏 ;
申秀云 ;
李明伦 ;
罗菊芬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27 (09) :2394-2397
[9]   关于“肝之癌毒”理论的简述 [J].
姜家康 ;
陈瑞睿 ;
刘洪星 ;
迟文成 .
中医药信息, 2012, 29 (04) :12-13
[10]   “标本气街”理论——针灸辨证论治的雏形 [J].
王桐 ;
刘炜宏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 18 (06) :65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