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

被引:5
作者
樊双义 [1 ]
王天昊 [1 ]
何宝明 [2 ]
刘景峰 [1 ]
马朋林 [1 ]
机构
[1]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急救部
[2]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脑梗塞;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缺血半暗带; 溶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以及其他磁共振(MRI)技术界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可行性,并判断在超早期(发病6h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年7月至2007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发病时间在2~6h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行MRI检查(包括DWI、PWI及其他磁共振技术)。采用rt-PA进行溶栓,剂量0.9mg/kg,静脉滴注。另设30例普通常规治疗患者(未做溶栓治疗)作为对照。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溶栓组治疗后1hNIHSS(21.0±2.65)较溶栓前(25.18±2.98)明显降低(P<0.05);溶栓后30dNIHSS(12.66±4.25)明显低于对照组(19.12±2.89,P<0.05)。治疗后1~60d,各时间段溶栓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d溶栓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2.3%、64.2%、87.4%,显著高于对照组15.4%、27.5%、42.8%(P<0.05)。溶栓组治疗60d后NIHSS评分(10.25±3.15)显著低于治疗前(25.18±2.98,P<0.05)。溶栓组发生脑出血2例,预后仍然良好。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应用DWI、PWI和MRI可发现超早期脑梗死,并预测缺血半暗带。在严格掌握溶栓治疗适应证的基础上应用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引用
收藏
页码:463 / 46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临床新进展 [J].
沈光莉 ;
贺茂林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6, (01) :23-25
[2]   脑缺血半暗带区研究进展 [J].
董斌 ;
罗其中 ;
徐英辉 .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5, (01) :90-92
[3]   脑梗死半暗带的临床界定 [J].
钟高贤 ;
王伟 .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4, (04) :335-337
[4]  
MRI versus CT-based thrombolysis treatment within and beyond the 3 h time window after stroke onset: a cohort study[J] . Lancet Neurology . 2006 (8)
[5]  
Ischemic Stunning of the Brain: Early Recanalization Without Immediate Clinical Improvement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 . Andrei V. Alexandrov,Christiana E. Hall,Lise A. Labiche,Anne W. Wojner,James C. Grotta.Strok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2004 (2)
[6]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中华神经科杂志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