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8号外显子778密码子基因突变的酶切检测

被引:16
作者
马少春
徐评议
梁秀龄
张成
王丽娟
机构
[1]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2]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酶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2.4 [肝豆状核变性];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应用酶切方法对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ATP7B基因中的高频突变点进行检测,并对家系进行基因诊断分析。方法根据高频突变点所处序列设计合适的内切酶MspⅠ,对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39个家系45个患者以及60例正常人的ATP7B基因8号外显子PCR扩增后进行酶切分析。对有异常者进行序列分析(自动测序)。结果正常人组未见异常,患者组有2例突变纯合子,占患者总数44%,11例杂合子,占患者总数244%。酶切的异常率为288%。序列分析证实所有异常表现者均为G2273T置换,即Arg778Leu突变。并检测和分析了3个高频突变家系。结论ATP7B基因的8号外显子778密码子为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高频突变点。用PCR-酶切的方法可以作为检测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基因突变的快速诊断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6+62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