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S性传播途径行为干预中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2
作者
张晓虎
机构
[1] 吉林大学
关键词
AIDS; 行为干预; 制度; 本土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行为干预被认为是目前防止AIDS传播的有效方法,主张通过知性教育来帮助个体确立正确的信念以改变个体不安全的行为方式。由于中国特殊的社会制度与伦理传统,导致行为干预在伦理和法律层面处境尴尬;目标人群难以被相关部门发现和掌握,行为干预的范围覆盖面较窄;AIDS项目的"麦当劳化"抑制了中国人的创造性,行为干预的内容和手段单一;效果评价方法片面等问题的存在。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国外经验和方法的简单移植,目前中国应该把AIDS防治与社会实情相结合,首先消除法律、伦理等制度层面的障碍;加强干预内容和方法的本土化研究;加强对目标人群行为选择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701 / 70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影响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艾滋病政策. 李■. http://blog.sina.com.cn/lidun .
[2]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5552606·html .
[3]  
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 . 2006
[4]   艾滋病行为干预研究现状及挑战 [J].
苗茂华 ;
曲成毅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 (06) :578-580
[5]  
艾滋病行为干预中四种社会心理行为改变理论[J]. 黄运坤. 柳州医学. 2006(04)
[6]  
道格拉斯.诺斯.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 1994
[7]  
健康报 . 2007
[8]  
A randomized, controlledeffectiveness trial of an AIDS prevention program for low-incomeAfrican-American youths. Stanton BF,Li X,Ricardo Iet al. Archives of Pediatrics and Adolescent Medicine . 1996
[9]  
2006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R.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http://www.moh.gov.cn/newshtml/18903.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