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冈底斯构造带中段多岛弧-盆系及其演化

被引:77
作者
李光明
冯孝良
黄志英
高大发
机构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关键词
冈底斯构造带; 多岛弧盆系; 特提斯大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 [海洋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夹于班公湖 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两条巨型板块结合带之间的冈底斯构造带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陆块 ,而是一个经历有晚古生代—中生代复杂的多岛弧 盆系演化历史 ,可以划分出多个次级地质构造单元的碰撞造山带。自晚古生代以来 ,冈底斯构造带经历了从洋 陆转换 (D—T2 ) ,盆 山转换 (T3—K)和壳 幔转换 (E—Q)三次构造体制的转换及复杂的演化历史。班公湖 怒江板块结合带是特提斯大洋消减、碰撞闭合的主缝合带 ,雅鲁藏布江洋盆则代表了特提斯大洋南侧的弧后扩张小洋盆。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西藏沙丁、荣布地区三叠系—老第三系沉积地质特征 [J].
秦建华 ;
汪名杰 ;
王明光 ;
管士平 .
岩相古地理, 1999, (04) :14-25
[2]  
东特提斯多弧-盆系统演化模式[J]. 潘桂棠,陈智樑,李兴振,徐强,江新胜.岩相古地理. 1996(02)
[3]   中国蛇绿岩研究概述 [J].
张旗,肖序常 .
岩石学报, 1995, (S1) :1-9
[4]   泛华夏大陆群与东特提斯构造域演化 [J].
李兴振,许效松,潘桂棠 .
岩相古地理, 1995, (04) :1-13
[5]   滇西南昌宁—孟连带和澜沧江带古特提斯多岛洋构造演化 [J].
刘本培 ;
冯庆来 ;
方念乔 ;
贾进华 ;
何馥香 .
地球科学, 1993, (05) :529-539+671
[6]  
滇川西部古特提斯造山带[M]. 科学出版社 , 钟大赉等著, 1998
[7]  
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潘桂棠等著, 1997